“微机原理与接口”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定位及讲授艺术研究

  摘要: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电类各专业、计算机专业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、机电一体化、过程装备与控制等工科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,文章分析了目前“微机原理”课程的教学现状;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,论证和探讨了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定位及讲授艺术。
  关键词:微机原理;施教对象;讲授艺术
  中图分类号:G64文献标识码:B
  文章编号:1672-5913(2007)04-0016-03
  
  1 引言
  
  “微机原理与接口”课程(以下简称“微机原理”)一直作为高等院校电类各专业、计算机专业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、机电一体化、过程装备与控制、化工仪器仪表等工科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(电类为专业基础课)。近年,随着计算机技术、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,微机及其相关的技术以超常的速度跟进,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,使得微机原理课程的内容越来越多;另外,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越来越多地冲击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,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多的理工科专业要求开设微机原理(计算机硬件基础)课程。然而,正是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量大, 教学对象面广,各类专业的学生基础差别较大,使得非计算机、非电专业的学生感到抽象难学;另外,部分学校课程名称及授课内容较混乱,如同是微机原理课程,有的班级上80X86,有的班上8051(多为机械专业等非电专业,建议课程名称应统一为“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”和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”);第三,在教学时数上课时差别教大,多为:计算机专业: 60―80学时;电类专业:60―75学时;机械类专业:40―50学时;第四,基础知识差别大:计算机专业有先导课“计算机系统结构”、“计算机组成原理”,还有平行开设的“汇编语言程序设计”;电类专业有模电/数电等先导课程;其他理工类专业(如机械类专业)却只有仅仅是把电路分析、模拟电路、数字电路、电机学、变流技术等整合为一门课的电工学,以及“计算机应用基础”。可见有限学时下微机原理课程要在不同施教对象中按照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重应用”的宗旨,因材施教并非一件易事。
  此外,由于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发展很快,而且硬件新技术、汇编语言新版本大多和原有的基础技术一脉相承,所以有些老师觉得讲授最新的更好,而有些老师则认为还是讲授基础性知识好,两者难于统一。
  本课题研究小组经过大量的研究实践,在本校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,把“微机原理与接口”课程(“计算机硬件基础”)分成3~4个授课层次(如A、B、C、D类)分别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大纲来执行,因材施教,各取所需。
  
  2 在计算机专业中把握好整体与个体、取与舍的辩证关系
  
  微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微机原理课程包罗了太多的内容:除了指导委员会确定的七个基本知识单元(微处理器、存储器、指令系统、输入和输出、I/O接口技术和微机应用系统)之外,32位、64位CPU内部结构及多级流水线工作原理、虚地址下的寻址过程、高档CPU新增指令及MASM32汇编语言语法规范(乃至WIN32编程等)、段页存贮管理及芯片组、总线标准(EISA、PCI、USB等)等新内容也不能不涉及。
  如果仍然仅以8086CPU来讲授,对计算机软件、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来说,未免过于落后,因为8086CPU和现用的Pentium相比,至少已经淘汰了三代;另外,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,他们已经学习了先导课“计算机系统结构”、“计算机组成原理”,“计算机”和“80X86微机”二者是整体与个体、一般与特殊的关系,并且一般还有与“微机原理”同步开设的“汇编语言程序设计”(一般开设顺序多为:汇编语言→微机原理→接口技术[→单片机应用]),因此,在有限学时下,象数制、原码、补码加减原理、ALU原理、16位汇编语言等部分完全应从简处理,而应重点讲授80386/80486/Pentium内部结构及工作机理、存贮管理技术(包括段页式存贮管理、Cache原理与访问管理、虚拟存贮管理)、I/O接口及外设接口(硬、软盘驱动器接口、网络与通信接口、打印机接口等)、芯片组技术,总线标准与接口技术(ISA、PCI、USB等)等,尤其是8086/8088时代的接口芯片多数已淘汰,新的芯片组在结构和功能上已与早期芯片具有本质区别,所以将原来侧重芯片的内部结构改为侧重芯片应用是必由之路。这样才符合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重应用”的培养目标。当然,计算机专业的“微机原理”教学大纲的制订绝对不是孤立的,比如32位汇编语言和Win32编程如果在“汇编语言程序设计”大纲中要求掌握的话,“微机原理”大纲就可另辟重点。
  
  3 在电类各专业中把握好一般到特殊、基础与应用的辩证关系
  
  “微机原理与接口”是电类各专业处于核心地位的专业基础课,本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有些虽没有学过“组成原理”、“系统结构”等课,但诸如汇编语言、中断、定时与计数技术、存贮器扩展、串并口扩展、总线标准等都是后备课如“单片机原理与接口”、“计算机控制”、“可编程控制器PLC”、“DSP数字信号处理”等课(电类专业一般为: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60―80学时→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0―60学时)以及日后从事科研所必需的,尤其是“单片机原理与接口”和“计算机控制技术”的学习必须以“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”奠基。
  事实上,从“微机原理”到“单片机原理”是一般到特殊的关系,“单片机原理”是“微机原理”的后补课程,两门课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,学好了微机原理,单片机原理是稍学即会。象微机原理中的地址、寄存器、锁存器、控制字、堆栈、中断、定时与计数技术等概念可在单片机原理课程学习中直接应用;但是,工业过程控制中用的更多的是单片机控制和PLC控制(即使象网络控制、现场总线控制其终端实现也一般用单片机或PLC控制),所以和单片机共有的汇编语言、CPU结构原理,存储器扩展、并/串行口扩展、总线、LED及键盘的接口等内容的讲述要不厌其烦,举一反三,而前述的计算机专业所侧重的高档CPU的段页式存贮管理、Pentium结构及芯片组、硬、软驱接口、MASM32及Win32编程技术等虽不能不提,但应适当从简,不要让学生感到既多又杂,抽象难学,甚至出现畏难情绪,要知道,基本原理部分如果不理解透彻,单片机应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学习就无所适从,而且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。
  
  4 在非电、非计算机理工类专业中把握好基本原理与一般原理、开与合的辩证关系
  
  由于微机(单片机、PLC)作为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大脑与心脏,在超精密加工、数控机床、机电一体化、机器人技术中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,使得微机原理(有的学校开设微机原理课,但实际讲授内容为“单片机原理”)也成为机电一体化、过程装备等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,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两点:第一,学生与微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薄弱,因为他们仅仅是把电路、模电、数电、电机学、变流技术等整合成一门电工学去学的,触发器、译码器、计数器、存储器等知识中的部分,甚至全部内容都是蜻蜓点水、点到为止,没有深入学习;第二,在机械类专业中“微机原理”课程学时很有限,一般在40-50学时之间;基于上述原因,学过两周该课的大多数同学反映,该课抽象难懂,神秘莫测。所以一开始应把数制及典型单元电路的原理讲清楚以揭开CPU的神秘面纱;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讲清其原理,如门控电路及控制字,一位ALU的结构、传统CPU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、步骤。另外,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讲,他们掌握单片机原理可能比8086原理更重要,所以在8086原理讲完后,最好花几个课时介绍8051等单片机,8051和80X86同为Intel公司的拳头产品,汇编语言助记符十分相象,有了80X86作基础,作比较,学8051很轻松;这也是开与合的关系。开是发散,由8086发散到8051单片机;合是聚集,机类学生计算机原理仅此一门,8051不能不聚到中去讲,但8086是基础,是主要讲授对象,8051单片机是应用,要讲究适度,开是放的开,聚是收得拢,百变不应离其宗。
  
  5 在文、管、法等文科专业中把握好深入与浅出的辩证关系
  
 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,而计算机是一个工具,对这个工具的原理应该多少懂一些,这是这类学生的目的所在,正是由于汇编语言课深奥枯燥,大家才喜欢使用可视化的高级语言及其编程工具,所以这类专业的“微机原理与接口”一般更名为“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”。对这类专业学生不要大讲特讲80X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、CRT显示控制编程等较深内容,只有有的放矢,深浅适度,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激起学生的求知欲,从而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。浅是表达,深是理解;浅是弄懂,深是探求;浅是深的必要前提,深是浅的必然深化。要按照“培养既精通本专业知识,又能应用计算机知识,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”计划来培养,让缺乏基础知识的学生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学习计算机原理,掌握基本知识,更要掌握一些实用知识如芯片组技术、USB接口、PCI、AGP总线、EIDE、SCSI标准等,要配合实物与实验帮助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。
  
  6 在讲授艺术上要把握好雅与俗、庄与谐、形象与抽象的关系
  
  (1)恰当的应用俗语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必要手段,“雅”是指用专业语言,用词规范,语句缜密,“俗”是口语,具有通俗易懂,亲切自然,比如,微机原理中的“总线”就是计算机系统中的“信息高速公路”,CPU总线浮空,就是该段“高速公路”关闭。
  (2)工科“微机原理”也要讲求“庄”与“谐”,“庄”是庄重、严肃,“谐”是诙谐、幽默,庄谐并用,寓庄于谐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,但“庄”与“谐”的应用要适度。比如,“二级控制模块DMA请求总线使用权”是“中层领导向最高层领导申请”,因为“DMA控制器有总线控制权,所以不是处于最底端;又如 “伪指令和指令相比不产生机器代码,不占据存储单元、起管理作用”可说成“伪指令是指令的后勤管理员”。
  (3)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也是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手段,形象的比喻及严密的逻辑性语言可以触类旁通,帮助理解。例如,“间接寻址”是寄存器中放的是存贮单元的有效地址,按该地址便能找到操作数,可以这样理解,“张三要找李四,但只有王五有李四住址”,所以张三找到王五也就找到了李四,这是间接找法。
  
  7 结 语
  
  总之,在有限学时下,对于包罗了太多的内容的“微机原理”课程,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对象,把握好几个辨证关系,合理地制定适合于该专业的教学大纲,而不应把一个相同内容的大纲强加到所有的专业;另外,讲课是一门艺术,在语言艺术上,熟能生巧,这是笔者讲授“微机原理”多年的深刻体会。
  
  参考文献:
  [1] Intel公司.IA-32 Intel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veloper’s Manual,volume1:Basic Architecture[Z].
  [2] 陆慎,等.事实求是地制定教学计划[J].广西工学院学报,1999(8).
  [3] 富春岩,王皓杰,等.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研究[J].计算机教育,2006(3):8.
  [4] 王克义.非计算机专业“微机原理”课程的改革实践与研究[J].计算机教育,2005(11).
  [5] 仇玉章.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4.
  [6] 郑学坚.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2.
  [7] 周明德.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(第四版)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4.
  投稿日期:2006-08-07
  作者简介:
  曹双贵,讲师,硕士,长期讲授“微机原理”、“单片机原理与接口”、“计算机控制技术”等课程,先后在“微计算机应用”、“电气自动化”、“工业控制计算机”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。
  富巍,教授,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,主持过一项国家级和多项省、院级课题。长期讲授“微机原理”、“单片机原理与接口”、“计算机控制技术”等课程。

论文来源:《计算机教育》 2007年第4期
转载注明来源:https://m.xzbu.com/8/view-8713439.htm

类似文章